封关后的293个日夜:深圳和香港只隔100米,往返却要28天


11月11日,当众人还沉浸在买买买的快乐/悔恨中,港方“霎时间”宣布香港将实行“单向通关”。23日起,香港居民持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过关,毋需隔离14天(但再返回内地仍需接受强制隔离)。划重点!香港居民。一直盼着深港两地“双向通关”的内地居民,此刻应该还是失望的。

 

深圳和香港只隔100米,往返却要28天”,是时下港漂圈流传最广的一句话。谁也想不到,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会从年头纠缠到年末;也没想到,从“封关”迈向“单向通关”需要熬过293个暗夜。

 

2月4日,为应对疫情,香港宣布只保留深圳湾、港澳大桥和香港国际机场3个口岸。同时,从内地入境的居民、旅客需接受检疫隔离14天。此后,3月26日,广东也宣布对所有入境人员实行核酸检测全覆盖,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。

 

往返一次必需隔离两次,深港之间曾经一个小时不到就能走完的距离,现在要耗时将近一个月。彼时,封关令原定5月结束,结果却随着香港一波接一波的疫情爆发一再延长。在这扇关闸的阻拦下,“深港跨境族”们的行进轨道不得不发生偏离,为应对全然陌生的处境也不得不仓促调整旧有的生活节奏。



01

“有价”的爱情:往返一趟,花销过万



从香港回到家后,郑圆上秤,准确地知道自己重了8斤。此前,她在朋友圈放了一张河豚的照片,配文“我现在和它差不多了……”。

 

与内地截然不同的形式,在香港居家隔离的人士需佩戴电子手环,再激活“居安抗疫”APP,如果被监测到私自外出,将罚款5000港元和入狱6个月


“我的手环一觉睡醒就脱落了,我待在屋里全靠自觉,真的。”郑圆的朋友怂恿她下楼吃火锅,怂恿不成就自带着美食上门。几乎每天,她都不缺人投喂,甚至男友的妈妈也会带着家常菜来看望。至于男友本人,第一天,他就拎着大包小包的食物,将一整个大冰箱填得严严实实。

 

时隔一年才见到男友,郑圆形容再见面的感觉是“干柴烈火”。当网络上都在传播因为疫情而分手的悲情故事,她的朋友圈几乎是每天更新一则与男友的甜蜜互动,一起探店,一起看球赛,一起走街窜巷,一起游山玩水……三年的爱情,全然没有被时间和距离冲淡的痕迹。



香港的气质,在叶子眼中是烟火味浓,是喧嚣的热闹的;在郑圆眼中则是文化气息重,是静谧的安宁的。她尤其喜欢香港的郊野公园和独岛,空闲的时候常常光临这些山清水秀的地方。除此之外,她还喜欢到油麻地、旺角等地的读书会和鉴赏会流连。

 

“香港不仅环境保护做得很好,文化氛围也很浓厚。文艺交流活动很丰富,不光有公共机构举办的,还有许多是私人举办的,并且展览质量很高,拥有更多在艺术表达上的自由。”即使是疫情,也无法抵挡港人办展或看展的热情。

 

隔离结束后,郑圆接连看了四五场展览。在书店逛了一圈后,她还发现很多独立书刊都在发文“抗疫抗歧视”,封面上就是鲜明醒目的标语“STAND AGAINST RACISM”,这是为了抵抗西方人对亚洲人的歧视。



9月20日抵港,11月8日返深,扣除28天的隔离时长,郑圆在香港只待了21天。这趟旅程虽然欢喜,但也成本高昂。


在深圳自费隔离,郑圆被分配到的酒店一晚收费299元;在香港,她找了一间房与人合租,一个月租金4300元。再加上饮食和检测费用,往返一趟,花销过万

 

事实上,深港人为疫情买的单还不止这一处。郑圆直到现在还在庆幸,过年回家时,没有为房子续租。“一个单间5000左右,全套 13000左右,我很多朋友签了一两年的合同,一直亏,有的亏了14万。”



除了房子,许多人的宠物也滞留在香港,或是将钥匙快递过去托人照顾,或是寄养在宠物酒店,一天费用近500元。返深时,郑圆还特意帮朋友将布偶猫领回深圳。这只小猫,也成了她隔离时唯一的玩伴。

 

对比之下,在深圳隔离的日子就显得异常清冷,因为管理严格,房间里只允许一人一猫面面相觑。可能是因为无事可做,布偶猫有大量时间研发睡姿,且姿势越来越豪放,渐渐失去了最初精致贵气的模样。但也因此,为郑圆“与世隔绝”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。



02

上班族的焦虑:裁员与降薪



在深圳安家,在香港上班,这样在深港两地奔走的生活,云朗已坚持了5年。2月3日,他返港上班,没想到第二天港方就宣布封关。


疫情之前,如果工作不繁忙,他基本上每周能回两三次家。封关以后,他和家里人至少有大半年的时间是通过视频见面。尤其是3月底深圳也宣布封关后,“回家”对于他而言就更加遥遥无期。

 

云朗一开始只是为不能回家感到郁闷,但听多了裁员与降薪传言后,焦虑也开始涌上心头。在他身边,许多朋友也计划着辞职,回深圳发展。


“前所未有地意识到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性,以及个人在灾难袭来时的无力和脆弱。”尽管夜里常常失眠,但面对镜头,他还是尽力维持一副乐观开朗的模样,不想将忧虑情绪传播给家人。



疫情期间,港府没有限制人员外出,也并不会特意追踪每个居家隔离人士的电子手环记录,疫情防控全靠个人自觉。在街上,云朗偶尔会看到有极少数不负责任的人带着手环出门。为了规避风险,他周末出门散心的时候会选择远离人群的山林。

 

爬山,开始成为他舒缓紧张的方式,这也是他第一次这么频繁地与香港的自然风光打交道。他会从周末专门抽出一天的时间起个大早,自己一个人登上山顶,眺望远处的云海。


“完完全全地放空自己,烦恼好像跟汗水一起排出了体外。”再带着满腹饥饿感回到住处,他吃完一份猪扒饭后,还能再来碗鲜虾云吞面。



直到6月底,公司才允许工作人员有计划地进行休假。休假申请通过后,云朗简单地收拾完行李就直奔深圳湾口岸。在深圳隔离的14天,给了他充裕的时间处理工作交接事宜。因此回到家后剩下的半个月,是他难得的能真正放松休息的时光。

 

“一迈进家门,就不自觉地叹了一口气。女儿立马冲上来,一本正经地模仿我之前的口吻说‘叹气会让幸福溜走的!’画面熟悉得好像我从没有离开大半年过。”


再次回到香港后,云朗已经调整好心态,变得更加从容。他开始考虑熬过这一段艰难时期后,将工作也安到深圳。



03

求学路上的危机:暴乱和疫情



其实早在5月,就曾有粤港澳三地隔离医学观察结果互认的政策出台。这意味着,在香港居家隔离14天后,只要于24小时之内入境,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,就不用再在深圳重复隔离14天。但到了7月,香港第三波疫情爆发,该政策也随之取消。

 

一直密切关注疫情动向和深港新闻的叶子,正是在政策实施期间去了一趟香港。居家隔离14天后的第二天早上8点,他就带着行李直奔深圳湾口岸。


恰好赶上中小学生提前放假返回内地,关口拥堵,又不得不完成一系列的过关资料填写,一直熬到下午4点,他才抵达深圳。



除了抵港后的第一天去超市买物资,叶子在香港只是隔离了14天就匆匆返回深圳。如此大费周章,只是为了回去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和收拾行李。


“没有办法,写论文需要登录学校的图书馆大量查阅英文资料,在深圳连接学校的VPN慢得很。而且又担心后面香港疫情加重,行李没法收拾。”


“隔离期间伙食还是不错的。”为应对疫情,香港特区政府特意建立了上亿的基金为居家隔离的人群供应食品。拨打了福利署的热线电话后,叶子很快收到了一箱干粮和罐头。除了吃速冻食品,宿友有空也会给他带外卖。


“因为香港的房子很小,不能怎么运动,呆了一个星期后就开始有些压抑,很想出门,只能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写论文。”



回顾这一年的学习生涯,叶子的语气难掩无奈和失望。如果没有疫情,这学期他就不用被网课安排得明明白白,可以有更多机会跟老师深入交流和讨论,也可以跟同学们一起参加学科活动,例如观摩终审法院的庭审,又例如参观警察局。

 

下课后,他会绕过大酒楼和大商场,径直前往隐匿在旺角街中的美食小店,店铺里可能只有一两张桌子,可能位于洗衣店旁,大多数时候菜单要靠自己手写


他可以选择是打包回家吃,还是就在路边站着吃,听着过往的路人用普通话、粤语或英语等不同语言进行交流。如果没有疫情,他能更深入地感受香港这座城市自由、平等、开放、包容的氛围。



“本来我们上学期体验就很差。”那些学科活动按计划是在上学期举行,但因为香港暴乱而不得不延期。那时走在上学和回家的路上,叶子常常遇到游行和破坏,即使是在学校也会受到骚扰和威胁。


“国安法出台后,大家都期待着香港局势走向平稳,下学期能参加更多活动,结果又遇到疫情封关。当时以为只是一两个月的事,又没想到会一直封到现在。”

 

11月领取毕业证,1月举行毕业典礼,叶子一年制的研究生生活即将仓促收尾。即使距离毕业典礼还有2个多月,但参考目前的形势,叶子对“回去参加”这件事已不抱有什么期待。

 

“我已经佛系了。”



04

粤港健康码互认为什么难推行?

 


从“啥也没担心”到“死心了”,郑圆等待两地通关的心情经历了180°转变。“虽然跟你说现在已经没什么感觉,但想想还是有点压抑的。”她补充道。

 

早在5月10日,粤澳两地健康码互认系统就已正式启用,紧接着两个月后,即7月15日起,澳门入境免集中隔离政策也开始实施。粤澳两地健康码互认已落实了大半年,而粤港两地互认健康码,除了曾在5月昙花一现,此后便一直是以传言的形式在江湖上飘荡。

 

粤港健康码互认为什么难推行?目前被普遍认可的说法是,香港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,而原因主要在于其追踪源头的做法与内地不同。



如今,内地的手机号码和健康码等均为实名登记,大数据能助力有关部门追踪确诊人士的行程和踪迹;但在香港,市民尤为注重维护个人权力和隐私,电话号码并非全部实名登记,电信商也不会随便向第三方披露其行踪。仅靠确诊者回忆到过的地方,现阶段难以达到内地的要求。

 

“像内地一样实名登记不就好了吗?大家一起支持政策的推行,疫情不就能控制住了吗?不就很快能通关了吗?”疫情期间,香港市民对隐私的注重,免不得受到责难,难以被所有人理解。因此,特殊环境下需不需要让渡部分个人隐私,也成为了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。

 

在香港生活了有一段时间,感受并融入了当地的文化氛围后,无论是郑圆还是叶子,都认为不能将这一问题简单化,不应该被简单判断成,是太注重个人利益而不考虑集体利益。香港市民注重个人隐私这件事,其实牵涉到一个很庞大的文化和历史背景。



“香港人的潜意识里对个人私密空间的重视是非常高度的,他们认为我的隐私信息——电话号码、照片等都是属于‘我’的,我有权利不分享给你,不被追踪,不被共享,他们从思想根源上就认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。”


主体意识的高涨,跟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都市化的进程是紧紧相扣的,等于说一个人的思想达到了某一特定阶段,它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这样。”郑圆认为,这种“以自我主体为中心”的思想的形成,不单单是受西方文化影响,也根植于香港自身发展出来的一种混杂性的本土文化。

 

粤港健康码互认就此停摆?



其实,11月初,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赴京访深,曾争取降低粤港通关的标准。然而,无论是广东还是中央都表明“香港必须连续14日零本地确诊个案”,才会取消港人北上强制14日检疫要求。


深港两地疫情防控情况悬殊,深圳创下连续94天零新增记录时,香港的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却始终在半百附近徘徊。如今,冬季将临,香港是否会面临第四波疫情的挑战也仍是未知数。可以说,要求其实现清零绝不是件容易实现的事。


但当众人对通关已不抱希望,林郑月娥回港后的第二天,11月8日,“粤港健康码”就在“粤省事”小程序上线。虽然目前只是停留在“试运行”阶段,可依托于此,单向通关也即将实施

 

因此,粤港健康码互认也不是没有丝毫进展。期待“深港跨境族”的生活列车在不久的将来回归正轨,漫长的黑暗森林之旅后,一定有愈加灿烂的风光在等待。




内容 | 深圳派原创

文案 | 鱼丸
审核 | 一丁


15626789753 微信/电话同号


点个【在看】
早日通关!
了解更多深圳办事政策,请关注公众号 深圳派 (id: best0755) 长按或扫码关注